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967章 放大招 (第1/6页)
唐奕当然知道,而且,也确实就是他自己做的。 这种虚报采购,拉高成本的做法在大宋这个时代虽然没什么意义,可是在后世却是十分常见的平账、瞒税伎俩。 说白了,就是一万块钱买个马桶盖,或者大几千一颗螺丝钉的段子。 ...... 也别觉得这都是夸张或者杜撰出来的,事实上,在后世这是普遍的现象,即使不是为了偷税,也可以用来把账做的很好看。 当然了,大宋的商税不以盈利为标准,商合的账也没有任何监管机构盯着,甚至唐奕挣了多少钱,也没义务让别人知道。 这么看起来,虚报的做法好像没什么用,更何况他也不需要偷税。商合的大股东是皇帝,这个钱是交到朝廷,还是进了赵曙的腰包,基本没区别。 那话说回来,唐奕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? 而且看曹佾等人的反应,好似极为紧张一般,这又是为何呢? 原因很简单,这天下间哪有不透风的墙? 表面上看,唐奕这个大宋首富跟别人没有半毛钱关系,可是暗地里,不知道有多少人盯着唐雨手里的那本账,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比唐奕还关心他自己到底挣了多少钱。 说一组数字大伙儿就都明白了。 去岁大宋朝廷的税钱是两亿八千万贯,这其中,农税只占两成不到,甚至接近一成;商税占了一半;剩下的是海商收入。 也就是说,商税去岁报收一亿四千万贯,不少了吧? 岂止是不少,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。 这充分证明了如今大宋的商贸行为是何其发达,简直可以说是盛世空前。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