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分卷阅读590 (第2/4页)
动,很可能目的达不到,还会损伤朝堂根基。 “边州的确缺人,不说十万火急也相差不多。随驾的郎君都有才干,且有谢侍中和王侍中点头,事急从权。大中正固然不满,满朝文武不提异议,终究掀不起多大波澜。” 南康公主舒了口气,道:“类似的事,今后最好少做。阿子登基不久,乌衣巷和青溪里的几家现在扶持,日后怎么样还很难说。” “阿母放心,儿晓得轻重。”桓容笑道,“对了,昨日阿母说,阿峰该行元服,是不是太早了点?” “不早了。”南康公主摇摇头,道,“袁真和袁瑾卒后,陈郡袁氏嫡支仅剩下他一人。按照规矩,十二岁行元服不算早。” 比起十岁元服的司马曜,十二岁的确不算早。 “既如此,就照阿母的意思。”桓容沉吟片刻,道,“阿峰可晓得此事?” “晓得的。”南康公主看向李夫人,后者轻轻颔首,命婢仆取来一只木盒,里面全是袁峰做的文章。 “古有甘罗少相,依妾来看,阿峰才智超群,实不亚于先人。” 李夫人一边说,一边将木盒送到桓容跟前。 岁月似在她身上停住,花容月貌一如往昔,一颦一笑皆是柔情。再是铁石心肠,面对如许佳人,亦会怦然心动,不觉失神。 桓容打开木盒,取出一篇文章细读。 幽州和扬州的造纸技术不断发展,民间书写陆续采用纸张。地方治所办事也开始使用纸制公文。书院更是领先众人,早在半年前,学生习字作文俱用新纸。 袁峰醉心法家,对兵家和儒家亦有涉猎,对老庄能够熟记,却是不甚感兴趣。 读过所有文章,桓容终于明白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