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分卷阅读542 (第4/4页)
不同他处,吸收各家之长,并有刺使府传出的秘方,不断改进烹饪技术,许多菜色样式,连谢安和王彪之都没见过。 造成的结果是,在坊市走过一圈,不少人都生出类似的念头,带个当地厨夫回府。 除此之外,众人将城中见闻牢记于心,日后出仕地方,会不自觉的融入施政理念。结合当地条件,为改造现状、复兴经济做出不小的贡献。 当然,商业再繁荣,以农为本的思量依旧不会改变。 游过坊市,谢安和王彪之随驾往城外乡里,和桓容一起走访田间。 冬日将近,大地偶有新绿。 不少农人忙着翻地开田,远远望去,阡陌相连,立在道边的田碑一块接着一块,横看成排,竖看成列。 “陛下曾颁下政令,凡录入黄籍之民,丁男、丁女皆可授田。若开荒田,三年免粮税,并由治所发下粮种。” 荀宥随驾在旁,为谢安等人解释。 “白籍之民暂不由官府授田,但可以开荒。由里中散吏丈量,记录在册,同样三年免税,耕满五至八年即可为私田。” “幽州地广,数年下来,人口仍不及前朝三分。因丁壮有限,非有改良的农具,开荒之数恐不及如今一半。” 华夏之地战乱百年,人口一度锐减,从巅峰时的几千万不断下滑,至晋时遍查天下户籍,得到的数目可谓是触目惊心。 这种情况下,荒废的田地和村落随处可见。 数年间,幽州招纳流民,奖励开荒,改良工具并施行仁政,效果逐渐显现。但要进一步恢复生产并大量增加人口,还有相当的长的路要走。 推及到其他州郡,不提其他,人口就是一大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