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分卷阅读572 (第2/4页)
头,落在城砖之上。 鹰嘴里叼着一小片绢布,显然是临时写就。桓容探手取过,顺便抚过苍鹰背羽,引得后者蓬松胸羽。这种熟稔,让初见的谢安王彪之很是惊奇。 忽视两人奇怪的表情,桓容看过绢布,又望一眼城下,当即命汉兵放下吊桥。 “陛下三思!”王彪之出声道。 桓容没说话,只将绢布递了过去。 王彪之和谢安传阅之后,都对其上的内容惊讶不已。 “长安愿同我朝定约?”谢安问道。这同秦策之前的国书可不一样,甚至称得上南辕北辙。 桓容摇头笑道:“不是长安,而是秦玄愔。” “不是长安?”谢安和王彪之同时面露迟疑。 看着两人的样子,桓容低声道:“谢侍中之前还说,秦氏父子不和,与我朝大有裨益。如今机会送到眼前,为何又生迟疑?” 谢安和王彪之心头一震,不由得摇头失笑。 的确,真能达成此约,于国朝的好处不可估量。哪怕要遇上长安的怒火,或是被人指摘趁人之危,一样值得冒险。 短期内无需对上这群杀神,更能将实际的好处握到手里,骂出花来又算什么,照样不痛不痒。 更何况,如今华夏之地,燕国和氐秦先后被灭,吐谷浑亦将不存。其他的胡族被连消带打,短期不成气候,仅余长安和建康对立。 这样的情况下,谁能出面指摘建康? 长安吗? 自说自话,落在他人眼中,可信度值得商榷。 史书记载? 秦氏建制不过两载,势力仅止北方。桓容的帝位则由晋帝禅让,同曹魏、两晋一脉承接,真要比民心,比修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