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一百二十八章 最后的准备 (第3/7页)
想象,南宋朝廷的信誉还剩下多少。 与之相比,蓝家商会就是另一个极端对比例! 早在十多年前,蓝家的商队就在列国诸多城市、居民聚集地、军营周边地区,开门营业,经过十多年来的经营,由实打实的信誉积累下来的品质,可以说,在一定层面上,蓝家已然充当了本应由皇商所负责的位置。 一诺千金! 当这个条例变成真实的例子时,就有了银行家这个暴利组织出现的土壤。 当第一个商人在蓝家的商号的存储金银,且又在千里之外另一个地方予以兑现,这种方便的交易手段,就逐渐替换了金本位的社会效益! 蓝家生产的玻璃珠子都能当钱来用! 理所当然,这种代替效应需要以自身的信誉和庞大的资金储备、物资供应来作为担保,可作为一家车队足迹、商户落网、器物供应,近乎霸占了所有已知国度的庞大商户,蓝家的信誉就是比金子更为保值的‘黄金’! 换个说法,当最北方的牧民、比蒙古、辽国更往北的地方,都不愿以承认金银兑换物品,反而是愿意承认、且认可蓝家的信誉担保时,蓝家的财富落网就变成了一种不可或缺的真正‘货币’。 既然这样,当黄金的货币价值已然受到了冲击,他们这群人由何必冒着违抗自家公子命令的风险,去一座只是看上去金灿灿的岛屿上,挖什么金子呢? 不说能不能挖到,就算真的挖到了又能怎么样? 他们又带不走,也不能把金山变成自己的,用以上交给上面,还会收到自家管事的嫌弃,甚至贬责他们违抗军令、扰乱物价...... 可以说,蓝家的人,可能是这天底下对金银需求最少的一部分人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