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分卷阅读574 (第2/4页)
情没有任何进展,也没办法证明一切出自李贤的授意,武则天不可能将罪名按到李贤头上,她和李贤间的直接冲突暂时还不会发生,并且李贤行事也变得低调,尽量避免与武则天起直接冲突,朝中倒显得平静了。随着明崇俨的死期渐远,因他而生的波澜慢慢平息,朝事如常进行,大唐的国家机器依然照旧运转,各官员的生活如初,该忙什么还是要忙什么。 贺兰敏之虽然令人继续追查凶手之事,但他将大部精力放在兵部的事务上,即将颁布的兵制改革制度上。这是他担任兵部尚书以来要做的第一件大事,也是关系他威望与名声的非常重要的事,当然更决定以后大唐军队战斗力的大事。这件事做成功了,那他就可以名垂千古,功绩越过所有前任的兵部尚书,至少能开创了大唐军事新的制度。 一直以来,兵部为大唐的最高军事机关,兵部尚书主管全中军务的首脑,兵部掌管全国各卫军军籍、军官选拔、军训讲武、兵防、情报、武器制作、马政、舟桥之务。全国军队之征讨、镇戍、训练等皆听命于兵部,遇有战事,兵部奉皇帝旨意调军,任命行军大总管和总管,发给印信,率领调发的军队出征;战争结束,领兵官缴印于朝,官军各回驻防地。要是没有皇帝诏令,兵部尚书是不能调动军队的,这一点贺兰敏之在兵制改革方案中没有去触及。这是非常敏感的问题,在多事之秋,贺兰敏之不可能也不敢去动这一点。他发起的兵制改革方案其实只是一个初步的改动,并没对现行的大唐军事制度进行伤筋动骨的改变,一切都是要慢慢来。 他在起草的兵制改革中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